Created 週六 09 十二月 2017
東原語的音節組成:V(母)、CV(單子音+母音)、CCV(雙子音+母音)、N(鼻音音節)。和日語相似,一個短音節一音拍 (mora),一個長音節二音拍。
輔音
單輔音
西部塞音有分送氣、不送氣,無濁音;東部則不分送氣分清濁。中部將部份清音送氣化,部份濁音保留為濁音,但有些清音或濁音改唸成不送氣清音,形成三重對立。
| 東原語字母 | 西部(國本) | 中部(上池) | 中東部(平京),星號表 * 正式發音 | 北部 | 旭地(井港)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b | p | b; p | b | v | b | 方言的 /p/ 音寫成 p ,下同 |
| p | pʰ | pʰ; p | p | p | p | 方言的 /ph/ 音寫成 ph,下同 |
| p(+u) | pʰ | pʰ; p | p | f | p | 方言的 /f/ 音寫成 f ,下同。比較 pw 的變化。 |
| m | m | m | m | m | m | |
| d | t | pʰ; l | d | d | d | 方言 的 /t/ 寫成 t , /l/ 寫成 l ,下同 |
| d(+i) | tɕ | tɕ ; l | d | d | dʒ | /tɕ/ 標 ts,/dʒ/ 標 j,,下同。比較 dy 的變化。 |
| t | tʰ | tʰ ; t | t | t | t | 方言的 /th/ 音寫成th ,下同 |
| t(+i) | tɕʰ | tɕʰ;t | t | tʃ | tɕ | /tʃ/ 標 ch /tɕh/ 標 tsh,下同。比較 ty 的變化。 |
| z | z | z | z | z | z | |
| z+i | ʑ | ʑ~tɕ | l~*z | l | ʒ | /l/ 標 l 、 /ʒ/ 標 zh ,下同 |
| s | s | s | s | s | s | |
| s+i | ɕ | ɕ | s | s | ʃ | /ɕ/ 標 ss,/ʃ/ 標 sh,下同。比較 ty 的變化。 |
| n | n | n | n | n | n | |
| l | l | l | l | l | l | |
| g | k | k ; g | g | g | g | |
| g(+i) | k | k ; g | *g~∅ | ∅ | g | ∅ 表不發音,方言也不標記,下同。 |
| k | kʰ | kʰ ; k | k | k | k | |
| ng | ŋ | ŋ | *ŋ~∅ | ∅ | ∅ | |
| h | x | x | h | h | h | 方言的 /x/ 音寫成 hh ,下同。 |
| h(+w) | x | x | h | h | ∅ | 比較 hw 的變化。 |
| y | j | j | j | j | j | |
| w | w | w | w | w | w |
為避免混淆,詞中鼻音節與母音間,及 n 音節和其後的 g , 須添加撇號 ' 來區分,如東亞 Tung'a 。
複輔音
大半單輔音都有兩組的複輔音。一為加 y ,另一為加 w 。 y 後不能加 i ; w 後不能加 u 、 o 。許多方言裡,
部份複輔音會單輔音化,或改變語音。
| 東原語字母 | 西部(國本) | 中部(上池) | 中東部(平京),星號表 * 正式發音 | 北部(嶺北) | 旭地(井港)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by | pj | bj ; pj | bj | vj | bj | |
| bw | pw | bw ; pw | bw | v | bw | /v/ 標 為 v,下同 |
| py | pʰj | pʰj ; pj | pj | pj | pj | |
| pw | pʰw | pʰw ; pw | pw | f | pw | /f/ 標為 f ,下同 |
| my | mj | mj | mj | mj | mj | |
| dy | tɕ | tɕ ; lj | dj | dj | dʒ | |
| dw | d | d~dw | dw | dw | dw | /d/ 標為 d ,下同 |
| ty | tɕʰ | tɕʰ;tj | tj | tʃ | tɕ | |
| tw | t | tw | tw | tw | tw | |
| nw | nw | nw | nw | nw | nw | |
| ny | nj | nj | nj | nj | nj | |
| ly | lj | lj | lj | lj | lj | |
| lw | lw | lw | lw | lw | lw | |
| zy | ʑ | ʑ~tɕ | lj~*zj | lj | ʒ | /lj/ 標 為 ly,下同 |
| zw | zw | zw | zw | zw | zw | |
| sy | ɕ | ɕ | sj | sj | ʃ | |
| sw | sw | sw | sw | sw | sw | |
| gy | kj | kj ; gj | *gj~j | j | g | /j/ 標為 y ,下同 |
| gw | kw | kw ; gw | gw | gw | gw | |
| ky | kʰj | kj ; kj | kj | kj | kj | |
| kw | kʰw | kʰw ; kw | kw | kw | kw | |
| hy | xj | xj | hj | hj | hj | |
| hw | xw | xw | hw | hw | w | |
| ngy | ŋj~j | ŋj | j~*ŋj | j | j |
鼻音音節
| 東原語字母 | 西部(國本) | 中部(上池) | 中東部(平京),星號表 * 正式發音 | 北部 | 旭地(井港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m | m | m | m | m | m |
| n | m~n | n | n | n | n |
| ng | n | n | n~*ŋ | ŋ | ŋ |
除了 ng 作語氣詞用時可放在句首,其餘均不可。
元音
標準東原語總共有 5 個短元音, 5 個長元音,沒有複元音。然而部份方言沒有一些長元音,甚至旭地方言將長元音讀成短元音,原本的短元音改讀成鄰近的短元音。
短元音
| 東原語字母 | 西部(國本) | 中部(上池) | 中東部(平京),星號表 * 正式發音 | 北部 | 旭地(井港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a | a | a | a | a | ɒ |
| e | e | e | e | e | ɛ |
| i | i | i | i | i | ɪ |
| o | o | o | o | o | o |
| u | u | u | u | u | ʊ |
長元音
| 東原語字母 | 西部(國本) | 中部(上池) | 中東部(平京),星號表 * 正式發音 | 北部 | 旭地(井港) |
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| aa | aː | aː | aː | aː | a |
| ee | eː | eː | eː | ɛː | e |
| ii | iː | iː | iː | iː | i |
| oo | oː | oː | oː | oː~uː | ɔ |
| uu | uː | uː | *uː~oː | oː~uː | u |
音調、輕重音
東原語方言多有有輕重音之別。除了疑問句末字(通常是疑問助詞)為昇調外,其餘方言間仍有差距。西部的詞重音原則在首音節,發音為昇調,但格助詞句中發音為低降調。中部方言不分輕重音,發音比較平板。為避免斷句不清,有時會用短暫停頓斷詞。中東部重音原則在末音節,發音為低降調(動詞的末音節則為高降調);格助詞在句中發音為高降調,單獨唸仍為低降調。旭地的重音位置和中東部一樣,但因受到英語影響,重音不是音高重音,是強度重音。除了格助詞外,字詞的重音在句中改讀成次重音。
漢字音和中古漢語聲韻的對照
主條目:漢字音和中古漢語聲韻的對照
正式發音
出於 1800 左右首都平京的官員和讀書人的發音,是 1810 年代聖經(平京腔譯本)所使用、且是當時的大詞典所採納的拼音標準,後來也是標準語正字法採納的語音。然而,因為地方的方言主義較強,正式發音並未納入課堂教學使用,而是用地方鄉音或是方言教學。此外,隨著平京腔後續的語音演變,現今除了平京人朗讀文章,以及政府的公共場所廣播、新聞播報以外,這個腔調很少使用。正式發音給人一種正經卻學究或是古板的印象。然而,也因為其與標準書面語的拼寫相合,易於學習,因此也是語言教學所用的標準發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