霧峰往炎峰的路上--鄉道中108(上)

(更新於:2014-12-12,修正中108-1的相關內容)

這是我第一篇和公路相關的文章(實驗性質較為濃厚)。因為筆者延誤之因,故照片拍攝日期距此文上半撰寫日期已約半年了。不包含因故停止的文章,這大概是我部落格拖稿最嚴重的作品……(汗顏)。最後,感謝啟發我寫成此文的公路紀行前輩,以及協助我拍攝之人。此外,本文圖多,可能要花一段時間載入,請注意。

概述、地圖

鄉道中108線霧峰市區-桐林(謎之音:特地加粗體,是不是學某知名百科的寫法?)全長5.93公里1, 是聯絡霧峰市區到吉峰、桐林的鄉道,且對桐林村的連外相當重要。其鄉道之走向,大致自霧峰市區出發後,依著東側的丘陵往東北向行進,直到欲過北溝溪,瀕離霧峰之際,他如勒馬般,方向一調,循著這溪,向山中的桐林前去。雖然最後鄉道只走到桐林社區,但其順著分岔的三道支流--北坑溪、中坑溪、南坑溪,分出三條產業道路,往九九峰的方向續行。因此,這是我標題稱為霧峰往炎峰--九九峰--的原因。此外,從桐林分出的北坑產業道路,和其後的竹峰路、峰竹產業道路,(2010/5/9 補上)甚至可以翻過九九峰。但因會經自然保留區,需特殊申請才能進入,請注意

此外,中108線,有惟一一條支線--中108-1線霧峰分局-原台影文化城入口),全長1.89公里 2 ,名吉峰路。其西接台三線,東交中108線至原臺影文化城遺址,是吉峰村內的重要道路之一。由因當時僅照攝中108線,中108-1此處不列出照片,或於日後介紹,復請見諒。以下是該二鄉道的路線地圖(By Google Maps,下文所列之圖亦同)

圖例:
  • 線:
    • 藍色中108線
    • 綠色中108-1線
    • 灰黑色霧峰鄉界(西段接鄰大里市、東段為太平市)
  • 點:
    • 藍綠色指標(此指倒葫蘆狀之指標,下同)起點、終點、里程牌
    • 綠色指標:地名
    • 藍色指標:機關、學校
    • 紅色指標:市場、景點
    • 藍色圖釘:第一日、第二日拍攝分界
  • 附註:
    • 於線、圖釘、指標上點一下滑鼠左鍵,可見該線/點所代表之地標/說明。
    • 上圖僅為縮圖。如欲放大,請按此連結

路拍誌記

第一天(1/23 下午)

註:為方便辨識路口之道路,故一些照片底下,如上圖般,增添仿路名牌的道路指示。其中,黃色箭頭即為拍攝行進動線,請看官注意。

上圖是霧峰市區之西側的四德路和林森(台3線霧峰外環)拍攝方向為東南往西北向係當今中108鄉道的起點,也是127縣道 3 的終點(但以前不是如此,而其原因下文將介紹之)

這個路口的紅綠燈時相設計 4,令四德路的車輛常需等待綠燈甚久,我個人以為相當不便。我想,只要四德路(不論東西向)能夠拓寬為四線道(西側不遠處的中正橋,就已拓寬為四線道了),可以解決此問題。但可能因為兩旁住屋的因素,似乎此舉困難。此外,前方之廟宇,為聖賢宮(神農大帝廟)。

中108起點里程牌。大致位於上圖攝影處之後方(註:其實此圖比上圖還早拍攝,但為方便介紹起點之大略環境,故前後顛倒擺置)。
左邊是霧峰鄉農會大樓(內有[台灣菇類文化館](http://www.wffa.com.tw/html/page6-1.htm))。其號稱為世界惟二座菇類博物館(另一處在荷蘭)。

這附近,據我以前的印象(然不確定確實位置)曾經有127縣道的終點牌(形式和一般的很像--如楓港的台1線終點牌),然而數年前就拆除了。或許,這得論及到縣道127和中108的改遷(如下圖所示):

圖說:

  • (數年前) 
    • 藍紫線原中108路線(個人推估)
    • 亮綠線墨綠線原縣道127路線
    • 紅色圖釘右之藍綠色標示:昔之縣道127終點牌
  •  今: 
    • 藍紫線墨綠線:今中108路線
    • 亮綠線今縣道127路線
    • 墨綠線橘線右之藍綠色標示:中108之起點牌
  • 其他:
    • 圖示:
      • 紅色圖釘:上張照片之拍攝處
      • 藍色標示:霧峰農會大樓
      • 紅色標示:景薰樓門樓
      • 淺綠色標示:中正橋
    • 線:
      • 橘線台三線霧峰外環道(林森路)
      • 土色線台三線(中正路)
  • 註:欲見此地圖之放大,請按此
如圖說所述,縣道127的終點,以前不在林森四德路口,而是中正四德路口。我個人以為,可能因以前林森路外環道沒開通(那是在我有記憶之前的事了),台三線猶行經中正路,而肇致如此。縱然後來台三線改走林森路,但縣道127的終點應未改(據上述之縣道127的終點牌)。而後來我看到中108起點牌後,才知此縣道已後縮,終轉由中108接收了。然我不知道路段變化之先後順序。

此外,上方地圖之墨綠線,也是中108最寬的地方(可能因其曾為縣127的一部分,而有所拓寬吧?),中108的其他路段,兩側沒有加機車道(但路中間都有畫黃線)。

過了中正路口後,中108便進入萊園路,和四德路相比變得窄小許多。

不一會兒,中108便在林家宅園附近向左拐到民生路,繼續前進。上圖係轉彎處的回拍(註:淺橘色箭頭,是剛才走過的萊園路)。

話說霧峰林家宅園,以前曾和板橋林家花園並稱(此二家族並無親戚關係),也是台中縣惟一的二級古蹟。然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,令其大部分的建築毀圮,(至少)只剩下景薰樓門樓(即下圖,位於上圖之攝影處旁)和明台高中內的萊園可以觀覽而已。

震後的十年內,雖然霧峰人口不斷外流(喟嘆欷歔),但此時,霧峰林家宅園也漸漸的重建中。去年秋冬,因著常跑圖書館的因素,我常常經過此處,而發現其外貌大致重建完成。我想,這或許是全台最年輕--21世紀新建--的古蹟(大誤?)吧?但後來,其中新蓋好的本堂,被封鎖了。

吾曾在《霧峰鄉訊》看到,政府要興建相關的遊憩設施,現今林家宅園附近道路(含中108萊園路路段)也在做美化工程,也聽說其將於今年內開放。5 而我希望,林家宅園能夠早日開放,得以令霧峰人能再度回溯那以前的文化記憶。至於那以重建,然未開放的建築,讀者可參見此網誌之文章

上圖即為景薰樓門樓(主建築物在門樓左),而其右之白頂小門,應為重建後之建築。然小門之藍色門上的白色橫批,所書之「式好」(從右往左讀)二字,不知何意?期盼網友先進不吝指導。

行在霧峰市區內的民生路。前方綠色建築,係霧峰民生路郵局,郵局左方是第一市場(應該是它旁邊的鐵皮屋)。右方(鏡頭外)是長老教會。

筆者之前曾在小學鄉土教學課本中,得知以前的民生路,是霧峰最繁榮的街道(上張照片的那一段也是)。然而,後來由西側的中正路取替其地位,直至今日

今日,我雖然不知那課本被埋在舊書堆的哪個角落,然而據上方1900年左右的霧峰市街圖(改自1900年左右的台灣堡圖,點此圖可放大可以看見,那時民生路被包在市區內,而中正路(橘邊白線)兩側是水稻田。雖然繁華只能昔日,但此處因毗鄰菜市場,早上在郵局附近,可以看到買菜的人們來回。

甲寅村段的民生路。雖猶在霧峰市區,但較無商家。雖然東側(圖右側)被其他建物翳住,但此處離東側的丘陵,已相當近。

中108一公里處(此圖為回拍)。但路左側里程牌的「中108」字樣,已經不見了……

僑榮國民小學(圖右)。因為該校為十年前的九二一震垮(可能因緊鄰車籠埔斷層6的關係),後由慈濟協助重建,而使黌舍具有灰樸的「慈濟風格」。
筆者在小一的時候就讀此校,那時校舍內有一個環形的跑道,一圈應是200公尺。後來因學區拆分的關係(因為吾村人口甚多),我就和部份該校的同學,沿著中108走一公里餘,遷到新學校就讀。但數個月後,發生九二一大地震,僑榮和山區的桐林國小震毀(但同在斷層旁的吾校無恙),不得不臨時到吾校教學,三校頓時合一。而後來重建後的僑榮國小,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是僅幾十米長的「新」直線跑道。

自僑榮國小望北行,不久就離開兩旁的住宅區,離開了霧峰市區。片刻,路右方的鐵皮籬迎向了來--霧峰超高壓變電所就在你旁據《新修霧峰鄉志》記載,該變電所建造已有七十載,在台灣算是甚久的了。而近年來,附近的居民也和台電抗議數次(筆者曾經看到這路旁掛著白布條)7以前霧峰變電所離中108猶有一段距離,綠鐵籬是近年來因擴建增上去的,也蓋了直接通往民生路的出入口(以前是靠小路連接)。

然而,綠圍籬的左方,又是另一種的綠色--一叢一叢的果樹(應為荔枝、龍眼之屬),種在其旁。雖這綠較綠圍籬暗,卻沒有人工的硬線條。
吉峰橋_(橋名已經褪色了,讀者可按該圖放大,以見其銘,下圖同)_。雖然這橋不長,但它卻是吉峰(前方)和甲寅(後方)二村的界橋。

吉峰,舊稱為北溝--而現時的北溝和《台灣堡圖》所指的北溝,地點已經有差異8。吉峰一名,出於戰後。有人認為,「峰」指該村的近山地形,而「吉」只是附加的雅字。可能因吉峰村比鄰大里市(至少筆者個人以為),其人口已逾一萬,居該鄉之冠9

自橋另端拍攝竣工日期之銘文。「中華民國七十一年三月竣工」,褪近的大理石凹痕,微微底低語。
過罷了橋,中108在此溜向右方。雖然是循著山腳的方向並行,但離山腳還有一段距離。
在路旁駐足片刻。向南望,枝葉、荒草的後方,是半山腰上的朝陽科技大學(上上圖);往路前方回目,路的彼端消失在遠方的建築群,亦見,吉峰社區越來越近了(上圖)。
那端既到,進入吉峰社區。路的東方,可以通往朝陽科技大學。

中客(左)和豐客(右)的「吉峰村」站牌(上上圖,中客站牌放大為上圖)。昔日的吉峰社區活動中心在站牌左後方(未入鏡),但後來遷離,原建築已成廟宇。

停靠該站的路線,有豐客的霧峰-桐林線和中客的132路(北屯公所-朝陽大學)豐客的霧峰桐林線,大致和中108重疊(只是霧峰市區段有所差異),但班次甚少(參見時刻表,且為政府補助路線。而中客的132路班次較多(雖遠不如100路),據我所知,有五輛車派在此路線。但其從朝陽大學下山後,僅輕輕劃過中108,即在照片遠處的路口,左轉中108-1,往台3線而去。

(更正:圖前民生路亦屬中108-1,圖右之終點牌為誤值) 註:圖如不清楚,按此圖可放大。

那132路公車轉彎的路口、中108和其唯一支線的交集點,就是這了(註:此圖非於中108,而於中108-1拍攝。自中108拍攝的該路口照片,於次日才拍。該圖照將於下篇刊出)中108-1,路名為吉峰路和民生路,該路口的中108-1終點牌為誤值,真正的中108-1過路口仍一直延伸到民生路,至原臺影文化城大門。據昔日航照圖的資料,以前吉峰路的東端,不是這裡,而是上段所題的舊吉峰活動中心旁。我想,可能因舊吉峰社區的路寬太小(無雙黃線),而於社區東側另闢新道路(圖中所示之路)

路口遠處兩側,有一大塊的空地,曾經是前方路終處,台灣電影文化城的停車場。筆者雖居於此鄉,然對其印象甚為模糊--一是甚少去此,另一是因其在集集大震後,傾圮、結束營業,終化成平地。只有路口旁的站牌和鄰近的電杆,記載著那昔日的歷史(見下圖)。

此外,台灣電影文化城一帶的山區,在1950年起,曾設有隨國民黨政府過海退台的,對岸珍貴文物的庫房。但後來(約於1965年),文物搬到台北故宮了 10

中客132路的台影文化城站牌。話說仁友客運的台中-九族文化村線曾行於此,但該路線已改行中投了,該處亦無任何仁友站牌。

然而,此時相機沒電,不能繼續拍了。沒辦法,只好返回充電,明朝再續拍剩下的吉峰-桐林段。

遷站前迴響

  1. Anonymous 於 2009-06-08 05:11:48(GMT+8,下同)
    > 霧峰公學校位在衛生所旁,是以前的霧峰國小
  2. Yoxem(約從)於 2009-06-08 05:47:46

    惟在下瀏覽霧峰國小的網頁(http://163.17.124.5/wfps1/other/history1/),發現1900年左右,該校設在萊園一帶。

  3. HSR 於 2010-05-09 06:24:18

    怪了?北坑往九九峰我們家的人一同開車去過,還到了縣道136,可是沒辦入山証。我想不用辦才對

  4. Yoxem(約從)於 2010-05-09 08:05:02

    法律上說保護區需要申請才能進入,而其延伸產業道路之太平段算保護區的一部分。

  5. Yoxem(約從)於 2010-05-09 13:16:04

    (呈上文)

    在下剛才於開頭發現一個Bug──北坑產業道路只位於霧峰鄉,尚須其後延伸的竹峰路和峰竹產業道路才能翻山。已經修正。

    註腳

    1 根據[台中縣交通旅遊局](http://traffic.taichung.gov.tw/)的〈[(台中縣)鄉道縣道總表](http://traffic.taichung.gov.tw/downdoc?file=/downfile/WEB00_2/24%B6m%B9D%BF%A4%B9D%C1%60%AA%ED.xls)〉所寫。
    2 參上註。
    3 關於縣道127,可參此文〈[縣道127線記行](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yuchengtsai/11179135)〉(冰馬桶的人生之旅)。
    4 林森四德路口,紅綠燈之號誌輪流順序如下: 1. 林森路雙向直/右行 2. 林森路雙向左轉 3. 四德路其中一側(老實說,筆者忘了哪一側了……)左/右/直行 4. 四德路另一側左/右/直行 5. 繼續重複循環
    5 參見 [《霧峰鄉訊》第30期](http://www.wufeng.gov.tw/upload/pic/0901130327.html)。
    6 車籠埔斷層的霧峰段,大致符合該鄉平地和丘陵的界線。
    7 [《重修霧峰鄉志》](http://www.wufeng.gov.tw/upload%5CwufengHistory%5Cindex.html)〈社會篇〉,P.243,248-250。
    8 據[《重修霧峰鄉志》](http://www.wufeng.gov.tw/upload%5CwufengHistory%5Cindex.html)〈地理篇〉,北溝位於錦州路以東,吉峰西路一帶。但《台灣堡圖》將舊吉峰社區(今公車「吉峰村」站牌一帶)標為北溝。此兩處之位置,略有差異。
    9 [《重修霧峰鄉志》](http://www.wufeng.gov.tw/upload%5CwufengHistory%5Cindex.html)〈地理篇〉。
    10 徐詩婷:〈[靈視人生 文人氣質攝影家 莊靈](http://mag.epochtimes.com/092/5383.htm)〉,新紀元週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