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R-18] 隱晦密合辭華,在世界語--淺談 Sekretaj Sonetoj 第 35 篇的系列動詞(上)
(最近更新:2017-1-7)
雖然內文不是 R-18 的創作,只是其評論,但為防非議,故若看官非成年或被道德布包得很密,請跳離底下的危險區域。
(最近更新:2017-1-7)
雖然內文不是 R-18 的創作,只是其評論,但為防非議,故若看官非成年或被道德布包得很密,請跳離底下的危險區域。
筆者得坦言這篇實在很作文(事實上 2011 年普考作文題目就出類似之〈簡約生活帶來的好處〉),但還是希望這成吾生的期許,雖然「因為立志為善由得我,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」。
近年來,承蒙 Twitter、FB,得看見各地不同的人、觀點、消息,更有五彩繽紛的生活。他們像畫作的抹抹塗料,塗畫成現代台灣社會的速寫。其中,有甚會享受、品味生活的人,其遊賞、閱覽、嘗飲,幻化作文字句句、圖片禎禎,藉由無形電訊,透到眾多網友的心裡。某方面而言,筆者相當佩服、甚至欣羨。
然而,幾日前,夜三四更,茶素纏著我於清醒下,思及網上他人的經歷時--
吾需要像渠等般嗎?腦子一片惑然。
此為 2010-11 間之文章。
2014-02-23 註:修改註腳等微幅調整
縱觀歷史,當遭遇資源不足的窘境時,幾乎所有的人必奮力而出,或摸索前趨、師法前人地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案。當一地的田產不足供給眾多的人口時,許多人不畏艱辛、遠赴他鄉,找尋生存的一線曙光;當治安敗壞時,鄉人或集結起來,拜師練拳,捍衛自己的田園。此等例子太多太多,若是一一盡寫,恐怕幾本書都不夠寫了。且容筆者將生活中較為熟悉的幾個案例列敘出來,並發表管中之見,或從管中發出幾響砲聲。